前面廢話了一堆,接下來就來看看Latex的文獻編纂有多好用了吧!
起首,用Texmaker或其他(如Texstudio)先打開.bib檔翻譯然後把參考文獻的作者、書目、出處、出書年份,貼在任何一個@MISC的AUTHER、TITLE、URL、YEAR的欄位,然後在@MISC{處,打上你想取的代號,例如F3,然後儲存封閉。
說實話一最先自天成翻譯公司進修Latex的時候,真的很疾苦!沒有人可以問,只能默默的去估狗找謎底,並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傍邊,找到一條本身的前途翻譯不外當這條前途找到以後,
北京大學論文模版
Texmaker
Texstudio
Latex的文獻編輯功能真的很好用,只要打開.bib檔,把該填的資料依樣畫葫蘆填進去,然後在.tex檔該做文獻標注的處所做上記號,就完成了。固然word也是有雷同的功能,然則如果你有引用到40~50個references,用word包管讓你吐血,光用好加上順序編排,就最先暈了。但是Latex只要把所有的文獻資料填進去,該做文獻標注的處所做上記號,參考文獻的那一頁(幾頁)就會自動的編排挨次,完全不消懊惱!就是因為這樣,Latex的利用者就能把所有的精神放文章或論文的內容上,而不是光編排就先陣亡了!
翻到文獻頁面,就會發現方才輸入參考文獻的作者、書目、出處、出版年份,一字不漏且依照挨次的出現在文獻頁面,是不是很奇異呢?
然後就在主文(此處是sample.tex檔,每種模版的主文tex的名稱都不見得一樣)執行Xeletax=>Xeletax=>Bibtex=>Xelatex的步調進行編譯(如果用Texstudio就直接編譯就能夠了)。
[LaTex]新手使用心得
接下來在你想要做文獻標注的地方(本篇是利用北京大學的論文模版),插入\supercite{剛剛取的代號,例如F3},然後貯存。
參考出處:
編譯完成後,打開編譯完成後產出的pdf檔,就會發現剛剛做文獻標注的處所已經有了螢光綠的編號翻譯重點是這個編碼是Latex主動編的,完全不需要手動編纂。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blog.xuite.net/pacermania/a1253247/504772109-%5BLatex%E6%96%87%E6%9B%B8%E8%BB%9F%E9%AB%94%5D%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