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度語口譯價錢

  君子致道修德,所學乃為成人成己,非為求知於人,此中國民族的最高主體人格於《論語‧學而》第一章即已曉暢標舉翻譯主體人格對本身生命的一定並沒有待於外活著界,故志道立己可自力運行,在己身之學無能致用,又無人親信之情形下仍能無慍怒怨悔之心,乃至仍勉力知人。此即為孔子教人的最高主體,而其亦憑藉如許的主體人格氣力為其生命氣力,力行己身所立之志。《論語》中有關孔子之志向大致可分兩方面:一為就本身而言之志,另外一則為對自身活著中之作為之志。志於「仁」、「學」、「道」等為孔子本身欲達之志;至於孔子對本身活著中存在、作為之志又是若何?關於這點,若還原到《論語》文本,生怕與天成翻譯公司們想像中的為政為邦、救世濟民是有收支的,而此可由孔子與門生的對答中一窺事實翻譯   孔子每於門生侍時問大家之志,〈公冶長〉裡,孔子謂顏淵、子路曰:「盍各言爾志」,並由師生對答中言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之志。此非任何人所不能為之弘遠志向,而是從人真實的需要及從人更善的關係著眼,為本於人倫自然關係的一種起勁與實踐翻譯另,〈先輩〉篇中亦有眾門生之各言其志:子路未檢討所為是不是真有濟於人濟於事,一味逞勇而無讓、無謀;冉有徒從一己之所能,非本於道,循事之正道而為,換言之,與子路皆不克不及安於「人不良知」之主體人格;公西華言「非曰能之」,是由本身所能之背面言其志,並不是發自心裏的謙虛,反而是不學的一種自信翻譯故孔子未對三人所言之志加以一定與認同,實因三子所自述者貌似為道之志,但其本非道;而對曾點懸殊於三子之「浴乎沂,風乎舞雩」,此種恬然自適之志深表贊許,則是因為曾點所言外觀上看起來與道無關,卻實本於道。這申明了真實的道可以自足、美滿地顯現自身,非有賴於大事大道之行,非必為國為邦始是致道。   若就《論語》中有關孔子之志向及所贊同的曾點之志,並就兩方面(對個體及個別之所為而言)作簡要劃分,則可由此延長為仕與逸民之志兩種面向的接頭。以逸民之志而言,「浴乎沂,風乎舞雩」雖外觀上看起來不若「老者安之……」與人有慎密的聯系關系,但如果從全部時世的角度來看,則較「老者安之」等之志更為弘遠,更是眾人之事。孔子平生皆依己所言無道而隱之法──「辟世、辟地、辟色、辟言」為所去處,非論仕或隱皆為順時世環境及需要之作為,而非在孔子本身,故為與不為,於孔子而言是「無可無不可」,其志向本非純真在為仕,亦非如伯夷叔齊等逸民把志向直接聯繫於本身人格的苦守上,而是更內涵,更根基,更與人倫之道互相關註的安人及忠信孝悌之行。山人逸民雖未放下自我,實踐更切實為人的人倫之道,但其人格亦可謂「不患人之不己知 」的一種引申,與儒家主體人格存有內涵聯繫,故與道家雖在行為外表上無別,但以此主體人格為考查則可明兩者之異。   另言為仕之志,可以「安人」為其所欲達至之終極目的,「安人」之志實較「為仕」之志更真實、准確及根本翻譯至於「安人」 之本有二,一是本於「老者安之」,因「老者安之」是一種對人忘我的、根源的感情,由此始能深切體味安人之道;另亦須本於道與學之志,本身始終仍須志於道而學,志於人之前先志於道,如斯方有底子,不流於徒之外表與人為善之鄉愿。   孔子並未向外圖任何成績、益處或自以為之抱負,故總結其志向,仍在於「志於道」、「志於學」與切實平易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更可歸結於一「安」字。「安人」為本身生命的切實實踐,一種切實為人而作的起勁,亦為孔子所謂的道;人之不知孔子者,實乃不知其志原為平易切實之志,而非在為仕為政。安於己存在之實際,知人為氣力之限制,並盡其份位砌磋揣摩;知安之寶貴,始真有所安,然後道可行之矣。 (93上【四書】期中功課)

〈人不知而不慍〉論文摘要

篇 名:〈人不知而不慍〉 文章出處:《哲學雜誌》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九月出書) 作 者:譚家哲   本文係由《論語‧學而》第一章申明正人「人不知而不慍」之自力而無所求的主體人格,並以此為基點商量孔子之志,觀其顯現之面向、釐清其根源並深究其內蘊,以還孔子之志的正本面目翻譯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blog.sina.com.tw/poemlight/article.php?entryid=1830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rty4013227f 的頭像
    kurty4013227f

    這裡是和kurty4013227f@outlook.com有關的地盤,歡迎到訪我的BLOG!

    kurty4013227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